这是一则挺好玩的新闻轶事: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到一家大商场买皮带,满眼皆国际大牌,他提出要买国货,营业员却说“对不起,只有外国品牌”。于是,商务部某官员发出呼吁,要带着感情扶持国产品牌,商企售国货,国人爱国货。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与你无关的事。请看看你正在或准备使用的化妆品中,外资或合资品牌占了多少?在你家人或朋友使用的服饰品牌中,外资或合资品牌占了多少?在你准备购买的时尚产品清单中,外资或合资品牌占了多少?在你听到或看到的时尚产品广告中,外资或合资的品牌占了多少?……或许很多人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都还没如此强烈地意识到,外资或合资的化妆品品牌竟然如此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但当你接受了以上几个简单问题的调查后,你将深有感触。
不少人都会由心地感叹,中国时尚产业的消费已出现明显的“崇洋媚外”,从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来看,说时尚产业里“外资横行”并不是杞人忧天。不过,情况在近几年开始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正式关注中国品牌的起因。
最近几年,时尚产业中一批批的中国品牌,已经从业绩、知名度、市场渗透度等多个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让外资品牌说重视。真正让中国品牌有声音的应该是2008年,那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完美的市场洗牌,能沉淀下来的中国品牌都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并有了更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在细分市场,中国品牌有个更多的话语权,洗衣粉、洗衣液甚至是化妆品,中国品牌都有了不错的表现。#p#分页标题#e#
而此时渠道的变革让更多的中国品牌重视品牌的力量,现代零售卖场的崛起以及传统渠道的逐渐衰落,让中国品牌从以往只关注经销商、代理商到更多的关注消费者。此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在“公众”面前露面。
如此市场形势让我们的中国力量有了更强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决定在今年启动《中国力量暨2010年度中国时尚产业品牌榜》大型评选活动的背景。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不是提倡排外的民族情结,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更理性更客观的认识中国品牌,事实上,中国品牌比外资品牌有更多的本土基础,中国力量也并不弱的事实。我们的目的也不是盲目的“爱国主义”,提倡时尚消费的“无外资论”,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要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固执地认同“本土无好货、外资就是好”的观点。
从本周开始,《信息时报·商周刊》将分行业、分类别地对时尚产业的中国品牌进行深度报道,从市场格局、本土与外资的PK、中国力量表现等多个方面探讨最新的行业动态,并对能成为中国力量的知名品牌进行一一亮相和点评。同时,参与本次评选活动的报纸、网站投票活动也将相继展开,势必在业内掀起一股中国力量的强大气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