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表面上看,是商家推广的一种手段,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个人购买这些商品供自己用时,总是把实惠放在第一位;而如果是作为礼品时,首选的就是“气派”、“高档”、“豪华”了。
从消费心理学的层面来看,过度包装显然已经不是浪费与非环保那么简单了,它的背后隐藏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博弈。这是因为过度包装的商品,除了本身具备的实用价值之外,还被附着了一种体现个人“心意”与“面子”的功能。
于是,精明的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这种“情感”需要,将商品的外包装无限“高档”化、“豪华”化,迫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在“送礼博弈”的怪圈里越陷越深。
这种礼品文化的腐败性反映在了商品过度包装上,发人深省。政府在用法律法规引导商家为产品“瘦身”,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商家、消费者三者循序渐进、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