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余,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据介绍,根据2009年的统计结果,在我国生产的约3000万吨包装制品中,除纸箱、啤酒瓶、塑料周转箱等回收情况较好外,其余产品回收率都相当低,整个包装行业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0%,80%的包装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往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据初步估计,每年全国包装废弃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废弃资源价值达300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包装材料的种类繁多,而源头分类又没有跟上。
董金狮认为,如果不能从源头进行分类,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难以保证。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几年开展的垃圾分类,严格说应叫第二次分类,是在垃圾回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中可再利用的东西,进行分类。而真正的源头分类,由于居民意识不强,回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在我国难以开展,使得垃圾处理后续环节压力巨大。
在北京,董金狮常常见到的怪现象,我们都不陌生:运垃圾的人将不同垃圾箱里的垃圾一并混装进垃圾车里。“如此,垃圾分类又有何意义”
“如果不解决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问题,就不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理。”董金狮说。在他看来,我国分类垃圾箱的标识也有问题。比如有的垃圾箱上标着“可回收”或“不可回收”。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又是不可回收垃圾一般居民很难分清楚,因此也就变成了形式上的“垃圾分类”。难怪在一些居民小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站在垃圾箱前,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董金狮向记者表示,如果说包装的“减量化”是解决我国垃圾问题的前提,那么包装的“资源化”就是解决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向。而垃圾的分类回收,正是实现“资源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减少过度包装,实现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也将成为我国解决垃圾问题,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措施。
据了解,《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目前正在酝酿出台中。上述标准的颁行,仅是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一枝一叶”、一个小小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