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但是在世博会背景下的第十四届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却给化妆品行业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作为美博会重磅议程的首届中国化妆品工商首脑会议吸引了欧莱雅、丝宝日化、上海家化等百余家日化企业的高管齐聚一堂,共谋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行业领袖们普遍认为,对于2009年化妆品行业来说,能否抓住结构化调整的契机,能否洞察经济社会不确定时期的消费趋势导向,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
品牌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日化消费品市场之一。然而,去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国内日化行业出现了不确定因素。在中国化妆品工业论坛组委会主席桑敬民看来,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六方面: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性;金融改革、税费等政策面的变化;通胀及经济指数的变化;反垄断法和跨国公司收购国企的新动向;新渠道的衍生和发展趋势;企业创新和思路转变方面的不确定性。
在危机时期,消费者将以更为理性、更为节俭的态度来考量产品本身的价值,对品牌的依赖性也会更强。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主任张仲梁指出,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化妆品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变化。因此,日化企业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品牌的连贯性。#p#分页标题#e#
与此同时,如何将本土优势与国际经验进行完美融合,既保持品牌独立发展,又能够有效地借力国际资源和经验,也成为国内日化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丝宝日化CEO吴勇男介绍说,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融合策略,在与德国拜尔斯道夫合作的一年半中,丝宝日化业绩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对Communication(沟通)、Co-operation(合作)、Confidence(信心)和Change(变化)的“4C”工作精神的坚持和贯彻,正是丝宝日化实现成功融合的关键经验。
行业结构化调整已迫在眉睫
对于单一企业来说,保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是应对危机的关键。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结构化调整已经迫在眉睫。
首届中国化妆品工商首脑会议发布的《200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蓝皮书》显示,2008年-2009年一季度,中国化妆品行业生产继续保持着稳步发展态势,市场供需呈良性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1.6%,是近年来增速最高水平,其中化妆品类增长22.1%,而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其中化妆品类增长14.8%。业内专家认为,经历百花齐放的爆炸式繁荣后,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洗牌速度,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推动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业内共识。#p#分页标题#e#
吴勇男代表行业宣读了致力于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己丑上海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认为,目前中国化妆品产业主要表现为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不足,短期效应明显,化妆品产业的和谐共赢之路仍有障碍,产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都有待提高,能源消耗过高,产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人文关怀不够等。
龙头企业应发挥样板作用
不管是《己丑上海宣言》,还是《200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蓝皮书》的发布,不管是处于产业上游的工业企业还是处于销售一线的商业公司,工商首脑会议上洋溢着自信的气氛。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盖保罗、德国拜尔斯道夫在华子公司丝宝日化CEO吴勇男等工商首脑分别获得中国化妆品杰出贡献奖、中国化妆品工业领袖奖等荣誉,为行业发展树立了示范样板。
作为欧莱雅中国事业的领军者,盖保罗对中国市场的钟爱和执着赢得了业界肯定。1996年,盖保罗来到中国,带领着10人筹备小组开始了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征程。从1997年到2008年,盖保罗在中国建立起了多品牌、多层次、跨渠道的“品牌金字塔”。而欧莱雅的销售额也从1997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9.52亿元,12年间增长38倍,使欧莱雅迅速成为中国化妆品行业最知名和最受尊重的领袖企业之一。#p#分页标题#e#
而另一个日化领域的龙头丝宝日化则开创了品牌国际化的新模式,为品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据了解,“终端整体包装”、“终端有效拦截”、“终端立体促销”……曾经影响了一大批国内企业的“终端制胜”战略,都深深铭刻着一个名字——丝宝日化。自1996年开始,丝宝日化在“终端制胜”战略指引下,5年间其所属品牌舒蕾年销售额迅速超越10亿元,击败宝洁旗下的海飞丝,夺得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现在的丝宝日化,吸收了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丰富的全球品牌管理经验和科研技术,建立起了更具竞争实力的国际化日化集团。